(
课件网) 登泰山记 姚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理通思路。 2.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 3.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略五岳之尊的雄奇壮丽,培养学生对人生“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 理解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放心灵的文化传统。 【环节一:课前导入】 记者曾采访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 乔治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多么简单而又纯粹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2018年69岁的夏伯渝成为我国第一位依靠假肢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因为山就在哪里,1774年的除夕,姚鼐与挚友乘风冒雪,同登泰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追寻最美的风景,去体会作者别样的情怀! 【环节二:理思路,明路线】 课前检测: 【学习任务一】 国庆假期将至,泰安中学高一学生朱小纯想沿着当年姚鼐的路线登泰山, 请同学们为他设计出国庆二日游的路线图。 参考示例: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由南麓登山,沿着中谷进入,再沿着西谷,到达山顶,观赏泰山晚霞夕照。 第二天:5点起身,在日观亭看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看道中石刻、泰山松。 【环节三:赏美景,鉴手法】 问题一: 第二段中,作者经过艰难跋涉,到达山顶后看到了怎样的风光呢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大声诵读。然后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朗读) 示例:皑皑白雪覆盖着座座青山,明亮的雪光照亮南面的天空,远处古老的泰安城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汶水和徂徕山相依,山水如画,俯瞰半山腰上,云雾环绕宛如轻柔的腰带。 问题二: 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幅画面的?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拟人:不说白雪覆盖苍山,而说苍山背负白雪,赋予苍山以生命,新颖传神。 比喻:半山腰雾气环绕,像腰带一般 化静为动:青山背负冰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感。 问题三:重点朗读第三段,这一段写了泰山日出的五幅画面,请概括画面内容,并从以下角度鉴赏,完成表格。 【学习任务二】 假如要你拍摄这段泰山观日出的小视频,请根据文章内容,撰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解说中要有对日出景色的基本介绍,解说得有诗情画意。 示范: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凌晨破晓,举目东方,晨曦渐露,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 放眼远眺,山峰隐现,博戏争赌,天边云带异色,瞬间云霞五彩; 旭日渐出,红光摇荡,喷薄四射,群峰皆被浸染,大地一片光明。 【环节四:思文本,悟情怀】 深入文本,思考作者在何时何天气下在何路途登山? 时间:月丁未(除夕的前一天) 天气:乘风雪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大风扬积雪击面 雪与人膝齐 (风雪交加) 路途:崖限当道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充满艰险 (充满艰险) 自京师,历..,穿… ,越.. ,至于泰安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山高路远) 【学习任务三】 冬天登山已不多见,选择除夕之日观日出更是罕见,在万家团聚共度佳节之日,作者乘风冒雪,一步步走上冰滑的石阶,于泰山之巅翘首迎接红日喷薄而出,同学们从中能感悟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书香组:“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自古以来,泰山以其五岳之尊的雄奇壮丽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雅士,200多年后读此文,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那颗热爱祖国、热爱名山大川的心。 尔雅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后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毛主席也曾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若想探寻最美的风景,若想登临人生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