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江西省高考历史摸底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公元前316年,燕王哙为博取“圣君”之名,模仿古代禅让制,禅位给燕相子之,结果导致国内大乱,齐国乘机出兵,几乎灭掉燕国。这说明( ) A. 禅让制无法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B. 民主因素缺失导致燕国禅让失败 C. 国家实力的强弱取决于政治体制 D. 个人意愿无法抗衡历史发展趋势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 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 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 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 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历代王朝奉行重农政策。如图为王祯编撰的《农书》,该论著( ) A. 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身 B. 总结编订了新的历法 C.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D. 提出了重农抑商政策 4.淳熙十五年(1188年),为答谢金国使者前来吊唁宋高宗,朝廷派京镗为报谢使出使金国,到达开封时,金国设宴张乐,京镗以太上皇服丧期间禁止作乐,誓死抵制,遭到羁押。回国后宋孝宗赞赏道:“昨在京师,坚执不肯听乐,住了十日,此一节可嘉”。此举从侧面反映了( ) A. 京镗作为大臣拥有高尚气节 B. 宋金之间维持和平友好局面 C. 南宋当局对开封的京师追崇 D. 儒学实现理学化并逐渐普及 5.颐炎武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十”,如果把封建之意寓于郡县之中,就可以纠正“其专在上”的偏颇,就使得“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从而“天下治矣”。由此可知,顾炎武( ) A. 倡导简化行政管理的程序 B. 强调经世致用理念的重要性 C. 主张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 D. 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统治 6.京师同义馆初创时(1861年)即规定,学生每三年大考一次,由总理衙门核实甄别, 优者授七、八、九品官级。上海广方言馆(1863 年李鸿章奏设) 也规定学生三年学成之后, 优秀的学生, 经督抚专折奏保, 可调京考验授以官职。以上规定说明( ) A. 清廷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B. 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确立 C. 洋务运动需要新式人才 D. 西学成为朝廷取士核心标准 7.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只当了83天的皇帝。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由此可见袁世凯称帝失败主要是由于( ) A.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B. 袁世凯内部众叛亲离 C. 袁世凯的寿命短暂 D. 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8. 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 随身带有粮票 C. 在西餐馆就餐 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9.生产合作社是建国初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对建国初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 ) A. 1953年全国人大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工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生产合作社主要适用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改造过程中存在盲目求快等缺点 10.如图为 1978-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变迁图。 图中1978至1990年城乡收入比的变化反映出( ) A. 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免征农业税取得成效 D. 经济改革的渐次推进 11.《汉谟拉比法典》上曾记载:“天神命令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其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光耀大地。”材料可用来说明古巴比伦( ) A. 已形成依成文法治国的传统 B. 具有君权神授的特点 C. 拥有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体系 D.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