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安徽省定远重点学校高考历史调研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 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2.朱熹在一本著作中说:“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这一著作表明( ) A. 宋朝理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B. 《家礼》是教化乡里范本 C. 朱熹注重幼童的行为规范 D. 理学著作开始带有强制力 3.南朝刘宋“建武世,诏命殆不关中书,专出舍人。……(舍人)莫非左右要密,天下文簿、板籍,入副其省,万机严秘,有如尚书。外司领武官,有制局监,领器杖、兵役,亦用寒人被恩幸者。”这反映出,当时( ) A. 门阀势力的衰弱 B. 监察机构的严密 C. 行政体系的完备 D. 文官地位的上升 4.秦朝对户籍进行分类登记,户籍制度初具规模;到了汉代,统治阶层非常重视户口数,不仅要求当地的官吏每年登记验查户口,还要求县、道编制具有完整信息的户籍。秦汉统治者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保官员“下沉基层” B. 加强对宗亲贵族的管理 C. 征发赋役以稳定统治 D. 便于国家整合经济资源 5. “冲击一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一刺激一机遇一进步的关 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A. B. C. D. 6.20世纪20年代,中国手织棉布技术得到改进,多地都在试制多锭纺车,实现了牵伸加捻的自动控制,与卷、绕同时进行。一人可以看管几十个纺锭。过去落后的低级产品逐渐被淘汰,过去浮华的高级产品逐步萎缩或转化为工艺品。由此可见,当时( ) A. 传统手工业大都采用先进的机器生产 B. 技术创新使民族工业获得新发展 C. 手织棉布在国内外市场仍具有竞争力 D. 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7.《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由于经济不平衡,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可以提供武装割据的物质基础;由于政治不平衡,处于统治阶级矛盾间隙的农村可以成为革命首先胜利的地方。”这里作者旨在说明( )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中国农村革命能够成功的原因 C. 俄国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D. 中国农村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8.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国际宣传处在抗战中的作用是( ) A. 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B. 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C.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D. 积极对外宣传形成了全民族抗战路线 9.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又一个宣言书。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意在强调( ) A.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B.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区域范围 C. 全面推进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D.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