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9795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36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三诊,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 cover
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其一,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岁末年尾,我们回归故里,在与亲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牢固的培植。 其二,春节文化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伦理价值。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春节以其蕴含的丰富生态伦理内涵,深度契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其三,春节是凝聚全球华人情感信念的重要时机,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符号。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增多及其社会影响的扩大,在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春节都会成为当地中华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时节。春节为遍布全球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培植根脉意识的“时间之窗”,让我们对“四海一家”的感受更为深刻与生动。 其四,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春节正在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符号、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性庆典。 (摘编自萧放《春节的历史与文化》,《光明日报》) 材料二: “年味淡了”是近年来许多人发出的感慨,表达的是他们对“年味不足”的感受。何为“年味”?顾名思义,就是年的传统味道。具体来说,就是指过年的氛围和过年的内心体验。 过年的氛围主要由过年活动和年节环境营造。到年底,人们就在忙碌着准备过年,赶集买年货等;年节之中,祭祖、拜年、逛庙会等。这些活动及其效果造就了人们身边的年节环境。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处身于年节环境之中,人们就能体验到过年的氛围,获得“有年味”的感觉。 从人体的各种感觉来说,过年氛围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形象作用于人的意识,产生“年味”的感觉。其中视觉形象是最主要的,如人们的“忙年”场景、祭祀仪式、夜空中的绚丽烟花等。 过年的内心体验指人们对自己实际经历的年节生活的内涵、意义和效果的感受与评价。如果用 简单明了的话来概括,可以说它是一种“过年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建立在中国人对自己所在社群年俗的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出于文化认同的满足感,二是从年俗中荻得身心享受的满足感。前者如拜年,在大家都认真遵守拜年礼俗、自己也参与其中时,就能从中荻得从属于这个群体的出于文化认同的满足感。后一种幸福感即获得身心享受的满足感,比如通过“吃、穿、玩、乐”荻得由年俗而来的身心享受的满足感。 为什么人们现在感到“年味淡了"?年味的农炎,主观体验特别重要,“味“本来就是一种感觉。在现代社会,人们平时的吃穿很好,就不能从年俗而来的吃好穿好获得满足感,由此也会感到 年味不足,转而更多地需要获得完成文化认同的满足感,这就是体验、参与、观赏传统文化活动的满足感。 如何寻找到浓厚的年味呢?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春节庙会就是能让人感受到浓厚年味的传 统习俗,也是春节文化传承的良好方式。 (摘编自黄涛、白思敏《年味:春节文化传承的重要指标》, 《钱江晚报》) 材料三: 春节乡愁的核心是基于身体感知的阖家团圆,归乡是国人表达春节乡愁的集体行动。春节乡愁之旅是个人情感的升华之旅,也是集体情绪的宣泄之旅,更是文化情结的认同之旅。 长期以来,春节乡愁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和价值追求。流 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