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0258

陕西省榆林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1985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陕西省,历史,答案,图片,试卷,检测
    2025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1课一第8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去世(前678年)时“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死 后殉葬者多达177人,《左传·文公六年》借君子之口批评道:“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 弃民…若之何夺之?”中原封国如宋国、鲁国虽偶有人牲现象,但均遭到士大夫反对(如宋国 司马子鱼、鲁国臧武仲)。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秦国等级秩序的严密 B.周朝的礼制难以为继 C.礼乐制注重以人为本 D.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2.顾炎武认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夫 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已,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 之损矣”。据此可知,顾炎武 A.倡导经世致用 B.否定了儒家伦理 C.重视学术传承 D.强调文学世俗化 3.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逐渐传入中国。在同 时期的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海外传教士的书简、札记、日记中的有关材料,编写成《中华 帝国全志》一书,此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这说明该时期 A.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 B.基督教在华传播效果增强 C.文化活动依托于国家开辟的商业路线 D.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性 4.1860~1900年,中国共出版各种西书555种,其总量是此前半个世纪所出科学书籍的5倍 多。其中社会科学123种,内含哲学、历史、法学、文学、教育等,占总数的22%:自然科学 162种,含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光学、动植物学等,占总数的29%:应用科学225种,含工 艺、矿务、船政等,占总数的41%。该时期这一情况的出现 【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25一T-586B2025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考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殉葬制度来源于股商习俗的遗存,周朝建立 后,中原王朝大多遵循礼乐制度,崇尚敬天保民、以人为本的思想。秦国国君进一步发展了殉葬制度,遭到中 原封国宋、鲁士大夫的批评,据此可推知,西周推行以人为本的礼乐制对中原王朝的影响远大于位处西部的 秦国,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秦国等级秩序是否严密,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周朝各国遵循礼制的程度 不同,而不是体现周克初的礼制是否谁以为继,故排除B顶:根据孔子的生平时回(公元前551一前449年)可 知,儒家文化在这一时期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 2.A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文学在天地间不应断绝的理由是阐明道理、记录政事 体察民情、乐于称赞别人的善行,同时他反对“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认为这些对己 有损,对人无益,即文学应服务于现实,故选A项。顾炎武并未否定儒家伦理,而是对理学疏空之风的反思, 而经世思想是传统儒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故排除B项;顾炎武的言论中并未涉及“学术传承”,故排除C项;顾 炎武反对无稽之言和剿袭之说,认为文学应有益于现实,而非强调其世俗化,故排除D项。 3.D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