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0987

贵州省贵阳六中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9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4月份,试卷,历史,月考,贵州省,贵阳
  • cover
贵州省贵阳六中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铁器179件,其中有锄36件,犁4件,镰1件;在石家庄市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中,铁质农具占到65%;北到辽宁、南到广东、东到山东、西到四川和陕西均有战国中期的铁农具出土。这些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 铁质农具已经广泛使用 B. 青铜铸造业占主导地位 C. 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 D. 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 2.《荀子 礼论》中提到礼起源于“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礼记 燕居》中有“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之言。据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  ) A. 强调道德感化,推崇以德治国 B. 注重制度规范,追求社会有序 C. 重视家国情怀,注重国家统一 D. 提倡民本思想,关注民众需求 3.史料记载,“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当时“重装商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这可用于说明汉代(  ) A. 交通促进了商品贸易发展 B. 商贾重利轻义思想较为浓厚 C. 区域间长途贩运开始出现 D. 诸侯国割据的物质基础雄厚 4.《资治通鉴》记载:“(鲜卑族)以幽、冀、并、定四州,户口殷实,土沃民丰,乃谋南迁。”据此可知,鲜卑族南迁是(  ) A. 出于对中原汉文化的倾慕 B. 缘于北方其他民族的威胁 C. 基于扩展统治区域的需要 D. 由于富庶农耕文明的吸引 5.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随着市镇的繁荣,一些商人开始购置田产,成为当地的大地主。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  ) A. 脱离了传统乡村经济的影响 B. 商业市镇的专业化程度明显 C. 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6.20世纪初,沪宁线建成通车后,“凡往来上海南京间者,莫不乐就火车,即如往嘉兴、苏州、无锡等处,亦皆以火车为便。”据此可知(  ) A. 交通方式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B. 铁路运输取代传统水运方式 C. 城市间经济联系被严重削弱 D. 新式交通工具助推城市发展 7.1903年,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这表明章太炎(  ) A. 主张温和渐进的改革 B. 认为革命是救国的有效途径 C. 深受改良思想的影响 D. 强调革命的目的是破除旧俗 8.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这反映当时(  ) A. 医疗卫生体系已全面建立 B. 医疗卫生工作注重服务人民 C. 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D. 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9.据《中国对外贸易史》记载,1979~1982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每年平均增长12.8%;1983~1988年,进出口总额每年平均增长16.8%,比前四年高出4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 10.古代亚述泥板文书中记载:“亚述之地,战乱频仍,强敌环伺,为保吾族文化传承,诸多工匠携技艺辗转迁徙。迁徙途中,吸收各地特色,融合创新,终使亚述文化于困境中延续且焕新。”由此可知(  ) A.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B. 亚述与周边国家竞争激烈 C. 交融互鉴推动文明发展 D. 亚述统治者重视文化传承 11.据《物种起源与交流的故事》记载:“在16世纪,玉米从美洲传入中国,迅速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中国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现象表明(  ) A. 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得到极大提升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物种交流 C. 玉米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