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如图所示文物能够直接说明半坡人已会纺织的是( ) A. 陶纺轮 B. 木柄骨耜 C. 玉猪龙 D. 司母戊鼎 2.老子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主张蕴含的思想是( ) A. 辩证法 B. 兼爱非攻 C. 以德治国 D. 以法治国 3.十六国时期,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氐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说明( ) A. 北方各族政权更替频繁 B. 北方各政权实现了统一 C. 内迁各族对华夏的认同 D. 改革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4.有文章指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B. 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C. 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 严格规定考试文体格式 5.宋辽边界的榷场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发生旱灾时曾向北宋购买了两万石粟,这说明( ) A. 宋辽之间已无军事冲突 B. 连年战争使宋辽遭受很大损耗 C. 北宋在军事上采取防御政策 D. 边界贸易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 6.《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簿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则材料反映了( ) A. 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 元朝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 C. 元朝时有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 D. 元朝的海上贸易超过了陆地贸易 7.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 组织雅克萨之战 B.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设置伊犁将军 D. 设立新疆行省 8.从1842年《南京条约》到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共同影响是( ) A. 被迫割让领土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被迫开埠通商 D. 被迫开设工厂 9.19世纪末我国掀起了第一次办报高潮。如表中的报纸主要宣传的思想是( ) 时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报纸 《万国公报》 《时务报》 《国闻报》 A. 中体西用思想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革命思想 D. 实业救国思想 10.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推动了思想解放 D. 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11.“叶挺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赢得‘铁军’称号”。这一史实发生在(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对立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2.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这一道路有关的口号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图中M点两军人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百团大战的打击 B. 国民党全面进攻受挫 C. 三大战役进行 D.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1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 全国政协职能发生变化 B. 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 C. 《共同纲领》不再起临时宪法作用 D.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15.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