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我们要做的不是修剪成盆景,而是提供长成参天大树的土壤。 教学设想《中国古代寓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揭示深刻的道理,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学寓言故事,弄懂故事中的道理,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指点迷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文体都是寓言,都非常有代表性,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需要学生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语言运用:体裁多样,有小古文、现代文、诗歌:思想多元,设计脚踏实地与心存侥幸、目标与实践、外表与内在、安逸与奋进等辩证思考。 思维能力: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重点是教给学生理解寓意的策咯和方法,能力目标指向批判性、审辦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可以结合描写人物神态、语言的语句读好故事,概说故事,理解寓意:侧重于用前面的方法,自主实践,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理解、审美和思辨。 教学重难点 1. 能用学到的寓言阅读的方法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产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初步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调查 1.了解阅读情况 出示《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大家看了吗?老师做个小调查。看完的孩子有多少呢?看了一部分的请举手。 2.了解掌握情况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看大家读懂了没? (1)请你根据图片猜寓言故事。 (2)根据关键词猜寓言故事。 刚刚这些故事都在我们这本书中,看来很多孩子对它们都很熟悉。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过:“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阅读这本书,一起去探寓言魔袋。 二、打开魔袋,回忆寓言特点 要想打开寓言魔袋,需要弄清寓言的特点。根据你学过的几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回忆一下,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什么特点? 1.小故事:故事篇幅比较短小 2.大道理: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 原来魔袋藏着这样的特点。学故事,关键要弄懂故事中的道理。 三、探秘魔袋,掌握阅读方法 (一)答案在文中 有些寓言故事直接把道理告诉了我们,请你试着在故事中找一找。 出示目录,我们挑一个故事试试看。 出示《歧路亡羊》 1.请你在文中找一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勾画出来。 指名汇报 预设:学习假如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的,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专心致志,就会像在岔路上找羊,结果一无所获。 2.故事明明讲的是找羊,为何告诉我们的道理又是跟学习有关? 在读故事的时候,不仅要明白故事本身,还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3.请你们再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读完这个故事联想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正如严文井先生所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学习寓言,不仅仅要找到故事中的道理,还要学会联想到其他事。 (二)答案没在文中 可是还有更多的故事没有直接将道理写出来,我们该如何寻找呢? 出示《郑人买履》 1.自由阅读寓言故事,边读边找,当你读到哪个地方特别有感触,想停下来想一想。 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我读到 的时候,觉得 (谁或者什么事)很 ” 2.请大家仔细观察刚刚我们停下来思考、有想法的地方,大多都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上,所以在阅读寓言时,我们可以去找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板书 找言行) 3.回顾故事中郑国人的言行,你觉得他的做法、说法对不对?错在哪里? 预设:郑人竟然认为自己的脚不可靠,而量的尺码可靠,说明他死板、愚钝,做事情不从实际出发。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