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3118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案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34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道德
  • cover
初中道法七年级下册———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学习,对新的环境已经基本适应,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已经掌握。在上学期学习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已基本了解,本学期旨在夯实学生基础,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人文教育,其实质是“成人”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用纯粹的人文知识来灌输,学生理解起来也有很大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文化人、以身作则,讲解和渗透相结合,让学生细细领会、生发、沉淀。 (二)课标分析 新课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为: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康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做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做中华美德的践行者。丰富其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三)教材分析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由原四个单元十课增加至四个单元十一课,知识容量更丰富,学习难度更大。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有几点变化。第三单元为新增单元,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展开,引领学生思考在今天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课从人文精神“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几个方面明确概念、列举表现来指导行动。本框“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主要探讨了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意义。结合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熟悉认知经典的人文内容,从而深化人文精神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践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人文精神具体展现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感知中华人文精神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中。(健全人格) 2.通过探讨并分析论语的《论语———里仁篇》,《论语———雍也篇》,《论语》经典句子。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奥秘,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探讨从文化中发现人文精神的魅力。在结合当代人文示例,如:“六尺巷”“孔子”舞台剧等,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政治认同) 3.通过对前文的知识总结和课的序言部分,再次探讨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领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责任意识、政治认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难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对现代生活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老师:视频导入 学生:观看视频 老师: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教育公平,人格典范,人文主义精神,德治理念以及社会文化理想等。其中的人文精神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教育意义,更是现代社会的精神财富。 老师:人文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有哪些丰富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孔子的步伐,打开传统优秀文化的篇章,一探究竟。 新课讲授与深化 老师:请同学们先在本课内容中自主预习以下问题: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P59)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及意义(P59-61) 3.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P58) 老师:本节课我们的总议题是以人文为本———传中华优秀传统 分为两个子议题,分别是“探———人文之谜”和“解———人文之意”。要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