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考古发现,安阳殷商女性墓(贵族与平民)多随葬铜钺———象征军事指挥权,以及铜镞、铜剑等各类普通兵器;西安丰镐地区西周女性墓随葬青铜兵器极少且单一,墓主仅是平民。这可说明( ) A.商周时女性广泛参与军事活动 B.西周礼制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 C.商代女性军事参与度高于西周 D.商周军事武器主要是青铜兵械 2.《左传》记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按田亩数量多少征税;公元前538年郑国子产“作丘赋”,按土地数量征纳军赋。这反映出( ) A.土地私有化推动赋税制度的转型 B.土地国有制度得到强化 C.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D.中央集权体制雏形出现 3.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耕战为本,其他都是末业,要“重农抑商”,防止“以末害本”,以此把所有社会成员都束缚在耕战体系当中,为中央集权国家服务。认同这一理念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邹衍 C.墨翟 D.韩非 4.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江苏、山东等地发掘出数以百计刻有秦始皇诏文的秦权(标准衡器),材质以铜质为主,偶见铁质、陶质,银质罕见。这可佐证秦朝( ) A.手工业技术地域发展的差异 B.中央强化了地方控制 C.构建全国性法律体系的尝试 D.商鞅变法后国力增强 5.下图为现藏于南阳汉画馆的东汉画像石《投壶饮酒》。对于这一休闲活动,晋代傅玄认为它“矫懈而正心”,北宋司马光说它“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这表明,该活动( ) A.推动了市民阶层娱乐生活的繁荣B.渗透了儒家伦理教化的社会功能 C.体现了古代阳刚尚武的社会风气D.得到了士人阶层的认可走向兴盛 6.东晋以前,南方普遍种植水稻,采用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东晋时,谢灵运(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不仅多开荒地、兴修水利,还在庄园始宁墅里广种稻、麦、大豆、粟等,收获颇多,富甲一方。由此可知,东晋( ) A.陈郡谢氏成为政权支柱 B.士族争权夺利逐渐走向衰落 C.江南开发加速民族交融 D.北民南迁促进庄园经济发展 7.如表是南北朝及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情况。这些调整( ) 南北朝时期 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且数量极多 隋文帝 罢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隋炀帝 改州为郡,并对郡县大加省并 A.有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现象 C.加强中央对地方机构的监察 D.推动了君主集权体制重建 8.楚国诗人屈原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李白唱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体现了传统中华文化( ) A.重视以人为本 B.追求家国情怀 C.崇尚自强不息 D.保持乐观自信 9.唐德宗时期,中央将应收税额摊派到各州县,并提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的征税原则,即无论户籍归属,按现居地征收赋税。这一原则的推行,反映了唐朝( ) A.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导向 B.扩大征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 C.减轻农民人身依附的意图 D.简化地方征税流程的实际需求 10.契丹请与宋罢战言和,“欲岁取金帛”,宋真宗说:“北朝无衅,固安和好。”于是,宋辽“定盟澶渊,约以岁遗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自是边境贸易日盛,北人至京师鬻马易茶,汉地丝瓷亦行于塞北”。据此可知( ) A.宋辽战争推动民族间交流交融 B.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制度趋同 C.北宋以政治妥协换取边疆稳定 D.经济互补消解辽宋文化差异 11.辽夏金时期,大量中亚物种和商品以西夏为中转站,辗转进入中原。中原的茶叶和丝绸经由西夏,运往中亚、波斯、阿拉伯、印度乃至欧洲。这表明当时( ) A.中外陆路交往得以持续 B.丝路贸易不受政权分立的影响 C.欧亚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