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4278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574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埃及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能够看到以“希腊式”表现形式出现在钱币上的冥界之神塞拉匹斯,头戴埃及特色的王冠。象征托勒密二世的衍生物“阿茜诺”,在部分地区被奉为保护航海之神。这说明,埃及托勒密时期( )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具有同质性 B.希腊文化中心西移 C.法老借助外来文化强化统治权威 D.政教合一趋势初显 2.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3.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4.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5.自19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希腊化时代的研究伴随有一股夹杂着厌恶情绪的晦暗不明,将其描述为堕落的黑暗时代。这种“堕落”在政治上表现为一种向君主专制演化的趋势,与19世纪对邦宪民主的期待背道而驰。据此可得出( ) A.历史认识须立足于现代需求 B.历史研究深受特定时空限制 C.违背民主政治史实不受重视 D.古希腊文化研究趋于复杂化 6.(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7.周启迪在《上古希腊文化》中提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中心移至亚历山大里亚。专制的兴起使文学家们失去了自我:文学作品贵族化,丧失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气息,注重描写恬静的田园、优雅的家庭及爱情故事,矫饰多于率真。”作者强调( ) A.文化中心转移导致专制体制的建立 B.希腊传统社会遭到外来文化冲击 C.创作风格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D.文学作品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8.塞古一世(约前358~前281)在底格里斯河畔建塞西亚城为都城。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希腊式的市场、剧场与体育馆,以及大量刻有希腊语的钱币、印章、封印。由此可见,该城的建立( ) A.立足于因俗而治的怀柔政策 B.旨在实现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C.适应了王国领土扩张的需求 D.体现亚历山大统治模式的延续 9.1908年在巴基斯坦白沙瓦近郊的迦腻色迦(约公元78~101年或102年在位,贵霜帝国有名的君王)大塔遗址出土的青铜舍利容器上铸有佛陀坐像。同址出土的“迦腻色迦金币(如下图)”正面有迦腻色迦肖像,手指祭坛的圣火,身穿长衣长裤,极具骑马民族特色,背面有四臂的湿婆立像、佛陀立像,佛像旁镌刻着希腊字母铭文“Bodda”,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佛陀形象。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