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同步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1965年希望减少移民的美国民众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超过60%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矛盾增多 D.受到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2.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展儒学伦理教育,在社会上同样也呼吁儒家伦理,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全国礼貌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关于这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政府应全面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③这些运动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经济增长 ④新加坡人口结构多元,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的发展为整个欧洲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必须有人建造房屋和工厂,铺设街道,运行电车与火车。尽管战后出生率有所上升,但劳动力还没有出现增长,对工人的需求远远超过劳动力供应。因此在欧洲各地,人们从农场和村庄纷纷涌入城市。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欧洲难民问题的解决 B.反映了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 C.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D.致使混血人群成为最大族群 4.如图所示为1970—2015年全球制造业劳动力占本国总就业人口比例变化。产生相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 ) A.发达国家竞争力下降 B.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C.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D.高科技的快速发展 5.如表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下表可推知( )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比例 11% 33% 39% A.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程度加深 B.移民使美国经济增长缓慢 C.移民的增加干扰了原来正常生活 D.增加的移民以欧洲人为主 6.如表所示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双语政策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新加坡的双语政策( ) 法案 主要内容 《 1965 年新加坡共和国独立法》 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新加坡当地族群之一的母语)和英语是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国语应为马来语,并应以罗马文字书写 1979年《吴庆瑞报告书》 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华文、马来文及泰米尔文,视学校本身沿革而定,招生时不限定种族) A.推动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B.顺应了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C.动摇了西方文化的霸权地位 D.降低了移民群体的适应成本 7.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邀请国际知名儒学家到新加坡考察研究,为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提供各种支持,支持新加坡“亚洲研究会”“中华总商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儒学活动。新加坡此举( ) A.助力了国内现代化建设 B.意在提升儒学的影响力 C.抵制了西方文化的渗透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融合 8.一位墨西哥学者在论述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化时指出:“虽然人们已不再像20世纪初那样不加批判地抄袭法兰西的文学艺术时尚,但是种种‘波普艺术’和‘北方庞然大物’的消费模式的表现已深深地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文化。”这一观点体现了( ) A.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 B.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困境 C.拉美文明的重大贡献 D.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冲突 9.新加坡的国家法定公共假日中,既有全民假日新加坡国庆节、元旦,也有华人的春节、基督徒的圣诞节、穆斯林的开斋节、印度人的屠妖节等族群传统节日。新加坡的法定假日( ) A.为民族解放奠定群众基础 B.体现宽容和谐的治国理念 C.表明了殖民文化根深蒂固 D.反映了移民国家族群对立 10.下面这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