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5006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204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吉林省,月月,答案,试题,历史,长春
  • cover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到了西周,“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作为行为规范的意识凸显。同时,《诗经.大雅.民劳》云;“敬慎威仪,以近有德”。这一转变反映出西周时期 A.王权神秘色彩不断弱化B.宗法制度走向成熟 C.华夏认同观念日益强化D.人文意识得到增强 2.周公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反复告诫成王和其他大贵族,“天不可信”“天命不于常”,要通过“疾敬德”“勤用明德”来保住天命。这反映了 A.封建贵族的诉求B.礼乐文化的内涵 C.儒家思想受推崇D.道法自然的观念 3.晚清大臣曾国藩在一封奏折里说,许多洋务官员一味模仿西洋“制器之术”,其实 不得要领。“制器”之术的关键在于以数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所有制器的奥秘都 可以用公式和图纸来研究。如果一味模仿,而不知“制器”的“所以然”,是徒费 心力。当下要务,是创办翻译学校,翻译西洋自然科学书籍。据此可知,曾国藩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观念B.对欧美科技发展新趋势有所了解 C.对西方的学习超越“器物”层面D.提倡对传统教育进行近代化改造 4.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 5.黄宗羲在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 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出现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6.5400年前两河流域出现楔形文字,5000年前埃及出现象形文字,4500-3700年前印度出现印章文字,3300年前中国出现甲骨文,1800年前玛雅人发明象形文字。除甲骨文外,其他文字都已失传或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A.文明交流B.民族迁徙C.异族征服D.政权更迭 7.欧洲世俗君主一般倾向是建立一种极权政治体制,兼掌俗权与教权。当然这种企图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是君主们不敢奢求的。这正如教皇想实现纯粹的神权政治,在当时的欧洲也只能是奢望。这说明中世纪的欧洲 A.出现了政教合一趋势B.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C.存在着二元政治格局D.分权制衡制度确立 8.公元前4世纪以来,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在汉字基础上创立本国文字谚文;隋唐以后,儒学传入朝鲜成为官学;始建于14世纪的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王宫,它的结构和样式是中国皇宫的翻版。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和传播B.朝鲜文化与中华文化本质上的趋同 C.外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动力D.中华文化回馈朝鲜文化的文化现象 9.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埃及 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 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 中国 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10.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中,除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赔偿额的确定: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