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6325

八下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41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 cover
八下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梁衡的游记散文,通过对黄河壶口瀑布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现自然之壮美,并借景抒情,挖掘黄河精神的文化内涵。文章语言生动,修辞丰富,是培养语言赏析能力、文化理解的优质文本。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磅礴”“震耳欲聋”“怒不可遏”等词语,赏析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通过多角度观察、动态与静态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章“由景及理”的写作思路,探究作者对黄河精神的深层思考。 通过对比不同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培养逻辑分析与归纳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壶口瀑布的雄浑之美,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 尝试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仿写一段自然景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联系历史与现实,探讨自然景观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语言特色,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 难点:由自然之景感悟生命哲理,联系文化背景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任务:播放壶口瀑布视频片段,提问: 为什么叫“壶口”?看完你有什么感受?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听写词语,重点字词注音 1. 告诫 ——— jiè 2. 推搡 ——— tuī sǎng 3. 霎时 ——— shà 4. 驰骋 ——— chí chěng 5. 漩涡 ——— xuán wō 6. 寒噤 ——— jìn 7. 迂回 ——— yū 8. 出轧 ——— chū zhá(注:此处“轧”取工业加工义,读zhá) (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9. 汩汩 ——— gǔ gǔ 10. 潺潺 ———chán chán 11. 打旋 ——— dǎ xuán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12. 湿漉漉 ——— shī lù lù 13. 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14. 前呼后拥 ——— qián hū hòu yōng 15. 刹那 ——— chà nà 16. 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17.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盛大、宏伟壮阔。 多音字: “轧”:“出轧”中特指金属加工(如轧钢),读 zhá;若指碾压(如轧马路)则读 yà。 “旋”: 在“打旋”中表示回旋动作,读 xuán;表“短暂时间”或“旋风”时读 xuàn(如“旋风”)。 ②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的三要素包括几方面? A所至(游踪) B所见(风貌) C所感(感想) ③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哪些内容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两次游览经历: ①雨季壶口有什么特点? 描写黄河水势汹涌、奔腾咆哮的震撼景象。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突出其“险”“急”“壮”。 如关键词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枯水季壶口有什么特点?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展现瀑布“刚柔并济”的特点,从水流转向对河底巨石的刻画,引申对黄河精神的思考。 如关键词句:“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③圈划关键词句,填写表格。 观察角度 雨季特点 枯水季特点 视觉 听觉 感受 3. 提问引导:简要回答作者为何两次描写壶口瀑布?视角变化有何作用? 简要回答: 1. 两次描写的原因 通过雨季的狂暴可怕与枯水季的磅礴厚重对比,展现黄河“刚柔并济”的特质,为后文升华“民族精神”作铺垫。 2. 视角变化的作用: 多角度写景,远观突出整体壮阔,近察细描纹理质感,增强画面真实感; 从客观观察转向主观感悟,自然引出文化思考; 分写不同季节,总括精神内涵,使主题升华更深刻。 三、细读赏析 活动1:品语言之美(小组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