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孝亲敬老 传承家风 专题学习活动 2025年春七下语文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目录 学习目标 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理解“孝”的内涵 传承优良家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的专题学习活动。 同学们,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本。 1.了解中华传统的孝文化,理解“孝”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传承优良家风,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学习目标 重点 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在当代社会,孝亲敬老的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两年评选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就有不少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 小组合作,以“小‘行’大‘孝’”为主题设计一期板报。可以是实体的板报,也可以做成电子板报。邀请语文、道德与法治、 历史、美术等学科的老师,对各组的板报进行 点评。 环节一: 搜集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了解其大意。 小组讨论:在当今社会,这些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哪些值得我们效仿 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 从中选出有较高价值的故事。 回顾《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其中主人公的孝行是否可取; 选出其中价值较高的故事在全班分享。 《二十四孝》 刘恒对母亲薄氏感情甚笃,力行孝道。薄氏曾因一场大病而三年不愈,刘恒也整整侍奉了三年,经常守在母亲身边,不解衣带而卧,精心料理,十分操劳。给母亲治病的汤药,都要由他亲口尝过之后才让母亲服用。三年后,母亲病好了,而刘恒却累倒了。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平息吕氏之乱后,立刘恒为帝,理由是刘恒仁孝贤能,名扬天下。刘恒登基后,重德治、兴礼仪,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水利。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刘恒亲尝汤药 故事通过汉文帝对母亲的孝顺,传递了孝道、亲情、以身作则以及仁政爱民的道理,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顺的重要性和普世价值,是值得效仿学习的孝行。 黄庭坚秉性至孝,自幼就从生活起居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每天起床后即为父母倒便器,多少年如一日,已成习惯。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起),黄庭坚出任国子监,后任太史之职。虽然身居高位,尊贵显赫,但他这一习惯从未改变。此时父亲已去世,他侍奉母亲更是竭尽全力。家有婢女成群,然而每天他还是要自己亲自为母亲倒便器并清洗干净,从不中断,从不忘记为人之子应尽的职责。 黄庭坚涤秽事亲 黄庭坚官高位显,不忘孝道,亲涤便器,难能可贵。我们也应该力行孝道,继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自己跌了一跤,为了不让二老担心,于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呜呜”声,二老大笑。 行孝不可为了尽孝道而不顾伦理法纪,老莱子自己年事已高却还扮小孩子,是将“肉麻当有趣”,实属一种愚孝行为,不可取。 埋儿奉母 汉代有个叫郭巨的人,家境非常贫困,家中有一个三岁的儿子,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其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此时,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行孝不可恃于常理,郭巨埋儿之举,有违人性,实在残忍,是典型的愚孝。所以应该辩证地看待这样的孝行。 正如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谈到的“孝” 正如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