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综合试卷(三)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2.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3.志愿者小明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 《齐民要术》书影 泥活字板 《天工开物》插图 A.泽被天下的农业 B.灿若星辰的文坛 C.四通八达的交通 D.光耀千古的科技 4.康熙皇帝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些史实共同反映了( ) A.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清朝疆域版图的扩张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盛世局面的社会景象 5.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6.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注重产品质量 B.发展举步维艰 C.采用先进技术 D.推动交通革新 7.据如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8.如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 A.遵义会议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夹金山 D.吴起镇会师 9.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 A.初步实现统一 B.遭到外族入侵 C.文明未能延续 D.等级制度森严 10.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限制 B.君主制度废除 C.推崇“君权神授” D.实行联邦制度 11.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宣布将给不发达国家以技术援助,提高它们的生活水平,使那些“反对我们的国家参加到自由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来”。据此可知,该计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欧洲的联合 B.发展落后国家经济 C.支持不结盟运动 D.维护美国霸权地位 12.2023年9月,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布了《北京宣言》,呼吁世界各国共享治水经验,共同应对水挑战。材料体现了( ) A.国际与地区的安全稳定 B.文化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C.人口与粮食的社会问题 D.合作与共赢的历史潮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 13.(10分)【国家安全】 材料一 明朝中叶以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国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巨大的冲击。 图一:明代侵犯中国东南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