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答案】1. B2. D 3. A4. ①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该段通过引用儒家经典文献中的语句,为论述“三个统一”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②深化文章的文化内涵,展现学术深度:通过引用古代经典,将儒家的仁爱观与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和文 化紧密联系起来。 ③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引用经典语句,使读者在理解“三个统一”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 精深,从而激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5.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①培育平等意识,提升共情力;②推己及人,尊重人格,成就他人;③注重自 我道德的修养,达到致知正行的目的。 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①尊重特性,独立自主发展;②兼顾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使各方利益各得其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答案】6. C7. B 8.①周朴园责问她那么大雨还出去时,她说自己有神经病;②周朴园责问她究竟去哪儿时,她说在花园赏 雨;③对周朴园珍爱周萍母亲照片的做法表示轻蔑甚至厌恶,说她有“丫头气”;④周朴园责怪自己装疯 时,她说自己是“疯了”;⑤周朴园生气让她走时,她让对方“出去”。 9.①便于将周朴园、蘩漪、周萍三个角色人物连接在一起,展示他们彼此间的戏剧冲突;②揭示周萍深夜 冒雨至此的原因,使剧情发生转折,由周朴园与蘩漪的故事转到周萍离家之事上来;③便于塑造人物,表 现周萍遇事退缩、逃避、不负责任的态度与性格;④让人物矛盾冲突更加尖锐,使剧情朝着悲剧性结局发 展,揭示悲剧性主题的必然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答案】10. CGH 11.D12. C 13.(1)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 (2)舍弃一头牛,对个人的德行不会有减损或增益。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 14. ①材料一认为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是一个守礼有信的仁义君主; ②材料二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欺世盗名、虚伪残暴的伪君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季,十一月,己巳这天,初一,宋襄公与楚军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楚国军队 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关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 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几乎丧失国家而留下来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 已经渡过泓水,但还未排列成阵,官吏又请示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摆好阵势攻打他们吧。”宋公说:“不 行。我听说,君子不击鼓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军队 大败。所以君子很推崇宋襄公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在大事面前不忘大礼的做法,只可惜他是有德 行的君主却没有辅佐他的贤能的臣子,认为即使是周文王发动的战争,也不过如此。 材料二: 宋襄公与楚人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战败。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 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宋,是殷商的后裔,对周朝来说是贵客,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 送祭肉给宋国,宋国有丧事,周朝天子会派人吊丧拜祭,不是各国诸侯所能比的。而这里说“与楚人在泓 水交战”。楚,是夷狄之国,人,书里面对卑贱者的称呼。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 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 所以不能不加以辨明。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 罢了。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走过堂下,问:“这牛要(牵)到哪里去啊?”牵牛人回答说:“(杀了以后) 准备把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齐宣王说:“把它放了,我不忍心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