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糖类和核酸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1.了解糖的分类,能够列举出常见的单糖、双糖和多糖;了解糖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了解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具有还原性,双糖、多糖能水解成单糖; 3.结合糖类物质之间的转化,说明糖类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麦芽糖 蔗糖 淀粉 植物纤维素 葡萄糖 通过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你已经知道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糖类,那么,它们的结构和性质是怎样的呢? 一、糖类 1.糖类: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醛或酮以及水解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 大多符合通式Cn(H2O)m 2.糖类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为更小糖分子的糖类,如:葡萄糖和果糖。 (2)双糖:1 mol能水解成2 mol单糖的糖类叫作双糖,双糖又称二糖,如:蔗糖和麦芽糖 。 (3)低聚糖:1 mol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糖类。 (4)多糖:1 mol能水解产生n mol(n>10)单糖的糖类, 如:淀粉和纤维素。 3.常见的几种糖的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用银氨溶液 检验醛基 (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 1 mL 葡萄糖溶液 (2)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 2 mL 银氨溶液,不要振荡 (3)将混合液平稳地放在 60 ℃左右的水浴中微热,观察实验现象 用新制氢氧 化铜悬浊液 检验醛基 (1)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向试管中加入2 mL 10% NaOH 溶液,再加入 5 ~ 6 滴 2% CuSO4 溶液 (2)向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 2 mL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试管壁上 产生银镜 葡萄糖能被[Ag(NH3)2]OH氧化。 实验原理: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试管内产生 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 实验原理: 1. 葡萄糖中醛基的检验 葡萄糖 官能团: 羟基—OH、醛基—CHO 多羟基醛 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葡萄糖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等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果糖 多羟基酮 官能团: 羟基—OH、酮羰基—C— O = 果糖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果糖具有酮类的性质 思考:可用什么试剂区分葡萄糖和果糖溶液? 溴水 双糖———蔗糖和麦芽糖 双糖———蔗糖和麦芽糖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蔗糖的 水解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1 mL 蔗糖溶液 (2)向一份蔗糖溶液中加入 2~3 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加入 NaOH 溶液调节至碱性 (3)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 蔗糖溶液的水解产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产物含有还原性糖。 实验原理: 常见的双糖有麦芽糖和蔗糖, 分子式皆为C12H22O11,但麦芽糖分子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蔗糖分子不含醛基, 不具有还原性。 双糖———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 鉴别方法 C12H22O11 C12H22O11 分子中无醛基 分子中有醛基 互为同分异构体 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水解生成葡萄糖 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不反应 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及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实验内容 淀粉的水解 纤维素的水解 实验操作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1 mL 淀粉溶液 (2)向一份淀粉溶液中加入 2~3 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取出试管冷却至室温 (3)从两支试管中分别取出少量溶液,滴加碘水观察现象 (4)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用 NaOH 溶液调节至碱性,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1)将一团脱脂棉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