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3338

八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0524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第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教育
  • cover
(课件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1.知道近代中共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2.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3.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和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疑难释义: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农耕 文明 工业 文明 两种不同的机器生产企业 洋务企业: 官办、带有封建性 民资企业: 私人开办、资本主义性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特征 原因 产生: 19C60、70S 洋务运动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发展热潮: 辛亥革命后 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 再度受挫: 一战后至 新中国建立前 张謇 实业救国 “状元实业家” “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①经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的刺激 ②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③思想:“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马关条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的是 纺织业和面粉业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②国民党统治时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夹缝中生存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力知道多少?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还积极兴办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和公益事业,如第一个中国人自建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实业救国的清末状元 张謇(1853—1926) 张謇为什么要放弃状元身份开办工厂? 1. 甲午战后外国人在华开办 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2.“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 “中国船王” 卢作孚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 卢作孚:抗战时期,他创办的民生公司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实 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卢作孚将大量工业设备和军工物资抢运入川,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研制的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他还把“侯氏制碱法”无私的奉献出来,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 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近代杰出民族资本家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材 料 一 材料二 拓展:中国民族工业为什么多分布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 ①属于通商口岸,易于获取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经济基础好。 ②外国工业文明入侵较早,自然经济较早解体。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民众的思想较为开放。 ①总体发展落后。(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先天 不足 后天 畸形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问题:找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关时间和情况的关键词。 A B C D E F G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辛亥革命后 一战期间 一战后 建国后 三大改造完成 国民政府时期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再度受挫 顽强挣扎 获得新生 消亡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近代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火车 轮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传统驿站 大清国的电报房 精心操作电报机 影响: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