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它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南北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创造 了条件。”引文中的“它”指的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北周 2.隋朝大运河修通后,在大运河沿岸兴起了许多集市城镇,汴州、宋州、楚州、扬州、润州、常州、苏州、 杭州等城市,因运河而声名鹊起。杭州在隋朝以前是个仅有15万户人口的小镇,大运河贯通后四方商 贸云集,杭州城内各行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到唐朝中叶这里仅店铺就有3万余家,港中 停泊的商船绵延20余里,已是相当繁华的东南名郡了。这表明大运河的开通 A。推动了科举制的繁荣 B.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C.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D.带动了沿河城市的发展 3。隋炀帝在对高丽的战争中,征发兵卒、役夫达三四百万人之多,造成“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局面。 为了躲避徭役兵役,农民不惜自残肢体,称做“福手福足”。这说明当时 A.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B.家国观念尚未形成 C.民众渴望休养生息 D.封建迷信根深蒂固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 的。”该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C.严格考察官员的政绩 D.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5.《贞观政要》载,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 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①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②虚心纳谏,积极整顿吏治 ③减省刑罚,减轻农民负担 ④知人普任,完普进士科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假如在筹备一场以“盛世风华”为主题的文化展览时,你负责唐朝板块的内容策划。为了展现唐朝国力 最为强盛的风貌,你在搜集历史素材时,重点应围绕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 7.给如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唐玄宗时期,开办了官方最早称为“书院”的机构,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 家举荐和选拔经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院的建立侧面反映出唐政府(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政局稳定、私学盛行 C.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D.经济繁荣、注重文教 9.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到“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北民南迁D.靖康之耻 第1页(共4页) 出卷网创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