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论教养 利哈乔夫 课前导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作者简介 他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对俄罗斯古代文学、文化的研究中,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代表作有《俄罗斯思考》《善与美书简》等。 字词积累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中,这些“书简”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在书中,利哈乔夫和年轻人谈了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并告诚年轻人要走的道路相当复杂。 创作背景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字词积累 涵 养 恪 守 汲取 妨 碍 贸 然 允 诺 汤 匙 附 庸 风 雅 大 发 雷 霆 矫 揉 造 作 扭 捏 作 态 彬 彬 有 礼 持 续 不 懈 ài kè nuò hán mào niǔ niē jiǎo róu tíng yōng chí jí bīn xiè 字词积累 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严格遵守。 劝诫的话。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而愤恨。也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涵养: 恪守: 箴言: 忸怩作态: 彬彬有礼: 矫揉造作: 絮絮叨叨: 侧目而视: 理所当然: 一意孤行: 附庸风雅: 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4-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2.文章论述了哪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3.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对论题进行论证的 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引入论题(1-2) 第二部分: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 (3-12) 第三部分: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以及和“教养”的关系(13-18) 列举“无教养”的表现(3-10) 阐释“有教养”的表现(11-12) 中心论点 有教养 的人 尊重 别人 品味第一部分 1.第1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研读文本 2.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又说“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矛盾。“不敢贸然”是作者谦虚、谨慎的表现,既表现了他谦虚谨慎的文风,又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研读文本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教养,首先要看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是怎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