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8181

2025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991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年,古诗词,PPT,28张,课件,诵读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二)课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友人(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卜算子·咏梅(陆游)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大诗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年)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七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注:蓝色字为易错字,画线句为名句或重点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意: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映照着山上的树林。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僧人住的房舍掩映在繁茂的花草树木中。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的俗念消失。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寂安静,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古寺:古老的寺庙。 初日:初升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深处。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舍。 悦:使……欢悦。 空:使……消失。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但:只。 钟磬:指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1.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里以声衬静,以钟磐音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这两句更多书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悦”表现了作者从山林中感受到的欢欣,“空”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 ,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 2. 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 。” 3.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和“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 万籁此都寂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诗写出 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明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 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是: , 。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或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送友人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情有独钟。 写作背景 送友人 〔唐〕李白 注:蓝色字为易错字,画线句为名句或重点句。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诗意: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明净的流水围绕着城东流淌。 我们在此地相互道别,你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飞,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的心思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我们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别:告别。 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 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