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8950

《探究技能_建立模型》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18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探究技能_建立模型,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24《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版本 粤教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建立模型》是 “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 单元的探究技能课,分为 “方法学习” 和 “技能训练” 两大部分。“方法学习” 通过制作月球表面模型让学生掌握建立模型的方法,包括研究原型、构思设计、制作调整、交流评价四个环节;“技能训练” 让学生制作地形模型巩固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月球表面特征有一定了解,但对环形山等具体特征了解不足。需借助资料深入了解,通过制作模型学习建立模型的方法。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模型。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月球表面的照片和视频。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通过参与制作月球表面模型和地形模型的活动过程,掌握建立模型的步骤和方法。 能够独立或合作制作出符合原型特征的月球表面模型和地形模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制作模型中的参与度、探究能力和协作情况; 结果评价,从模型准确性、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对学生作品打分; 素养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交流、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评价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等素养,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互评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制作月球表面模型。 学习难点:建立的模型能真实反映原型特征 引导学生按研究原型、构思设计、制作调整、交流评价的步骤制作模型; 开展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通过对比模型与原型,及时调整完善模型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月球表面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月球表面的特征,如环形山、陨石坑等。 提问:“你们想知道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月球表面的吗?他们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把月球表面的特征缩小并带到地球上来研究呢?” 2.引入主题: 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建立模型,并简要介绍模型在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知学习 1.讲解建立模型的方法: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研究原型、构思设计、制作调整、交流评价。 强调每一步骤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示范操作: 教师选择一个月球表面的局部特征(如环形山),进行简单的模型制作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直观感受建立模型的过程。 让学生深入了解月球表面特征,为制作模型做准备。 三、分组探究 1.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月球表面的特征(如陨石坑、山脉等)进行探究。 引导学生围绕所选特征展开讨论,分析其特点、形成原因等,为构思设计模型做准备。 2.构思设计: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构思设计模型,确定模型的材料、形状、大小等要素。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3.绘制草图: 学生根据构思设计,绘制出模型的草图,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比例。 培养学生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四、制作调整 1.分发材料: 教师为学生分发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如粘土、塑料板、剪刀、胶水等。 2.动手制作: 学生根据草图和所选材料,开始动手制作模型。 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调整完善: 学生完成初步制作后,与原型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进行调整完善。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模型制作的质量。 锻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