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春 作者:朱自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希望,春天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在古人眼中,春草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是“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和朱自清一起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梦幻景象。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地记叙类文学体裁,具有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等特点。一般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 嗡( ) 酝酿( ) 卖弄( ) 喉咙(hóu lónɡ) 应和( hè ) 嘹亮( liáo) 烘托( ) 抖擞( ) 嫩( ) 捉迷藏( ) 窠巢( ) 黄晕( ) 蓑( ) 笠( ) 筋骨( ) 胳膊( ) wēnɡ yùn niànɡ mài nonɡ hōnɡ sǒu nèn cánɡ kē yùn suō lì jīn ɡē bo 词语积累 欣欣 卖弄 烘托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花枝招展 陪衬,使明显突出。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形容高兴。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振作。使精神旺盛,情绪高涨。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比喻凡事都要早做安排,抓紧进行。 本义含贬义,文中贬词褒用。 近义词:衬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意使用对象,用于人时只能形容女子。 还可以形容茂盛,如“欣欣向荣”。 听读课文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朗读指导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颂春 (1)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括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 “新” (9) “美” (10)“力” 这三个部分,按怎样的思路写的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盼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急切、喜悦的心情。 整体感知 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⑵“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整体感知 绘 春 1.春的总轮廓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总 起 整体感知 “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这个自然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整体感知 “一切……”这个自然段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