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4827

1.7 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694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它们,哪里,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身边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活动为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泡腾片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 本课的探究活动对于一个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因此本课中的学习单采用画图的形式进行记录,方便学生进行直观比较。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放入前后的两个观察活动分开进行;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把水与食盐、红糖、小石子混合的观察活动,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思维:通过把水与食盐、红糖、小石子混合的观察活动,对比分析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的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把水与食盐、红糖、小石子混合的观察活动,对比观察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态度责任:通过把水与食盐、红糖、小石子混合的观察活动,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寻找足够的证据证明盐、红糖没有消失,并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寻找足够的证据证明盐、红糖没有消失。 【教学准备】 学生: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塑料盒、1个放大镜、搅拌棒、食盐、红糖、小石子、学习单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习单。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聚焦: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5分钟) 1.情境导入(1)播放《怎么变没了》视频,提问:小猴放了白糖在水里,怎么没有了呢,它们去哪里了?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猜测白糖它们去哪里了。2.聚焦问题小朋友们真棒,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今天我们要把更多的物体,如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来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实验探究内容。 二、探索:观察、记录描述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前后的现象 活动1:观察盐、红糖、小石子。先来观察盐、红糖和小石子,它们本身是什么样子的?用图表示它们的样子。学生活动1:每组各一份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大镜。活动2:观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1.播放微视频:演示用塑料勺将盐放入水中,静静观察;用搅拌棒搅拌后,再观察。观察好后将盐放入水中现象的画到学习单中。2.每组三杯水和塑料棒、塑料勺、放大镜,将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观察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3.学生分组实验(1)一放,二看,三搅,四看。(2)小组分工明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