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 《谁流动得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哪个流动得快》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身边的物体” 单元的第六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基本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之后,对水的物理性质进一步探究拓展。本课重点聚焦于不同液体的流动性差异,通过对比常见液体:水和油,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液体流动性与液体自身特性之间的关联,为后续学习液体的溶解、混合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液体世界奥秘的过程中,提升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教材围绕生活中容易获取且具有代表性的液体:水和油展开,这两种液体不仅流动性有别,在外观、黏稠度等方面也各具特点,易于学生直观感知差异。实验设计上,采用简单易行的倾斜板或滴管滴流等方式,让一年级学生能够轻松上手操作,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构建起对液体特性较为系统的认知架构。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前期课程学习,对水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能描述水的一些基本特征,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多种不同液体,对液体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然而,他们此时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尚在萌芽阶段,对于液体流动性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难度,更难以将流动性与液体的其他特性,如黏稠度等建立联系。 在实验方面,学生虽热情高涨,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协调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亟待提高。另外,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丰富有趣、节奏紧凑的活动,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障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水和油的流动性,知道不同液体流动速度不同。 了解液体的流动性与黏稠度有关,初步感知黏稠度对液体流动快慢的影响,明白黏稠的液体流动慢,稀薄的液体流动快。 科学思维 经历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简单工具,进行液体流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探究实践 激发学生对探究液体流动快慢的浓厚兴趣,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乐于分享实验结果。 态度责任 让学生体会到对液体流动性的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流动快的水可以用来快速推动水车,灌溉农田。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实验,探究水和油的流动性差异,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帮助学生理解液体流动性与黏稠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如保证液体的量相同、倾斜板开始倾斜的时间相同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思维。 2、启发学生从实验现象深入思考,用简单语言解释液体流动性不同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装有水和油的滴瓶、液体流速板、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5 分钟 趣味导入教师展示一项通知:液体王国将要派遣一名选手到固体王国参加长坡跑步友谊赛,目前有两位选手报名了他们分别是水和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能在长坡上向下跑步吗?在学生作答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他们可以?能展示给同学们看吗?邀请学生分别用水和油与水杯展示水与油的流动。教师提问:水和油都可以流动具备参赛资格,但是名额只有一个,同学们想一想该选手去参赛呀?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