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4841

1.5 观察一杯水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277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观察,杯水,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观察一杯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身边的物体》单元,教材以“观察一杯水”为载体,对应新课标“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1-2年级)“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学习内容,包含三个递进活动:①用视觉对比水与牛奶的颜色差异,发现水无色的特征;②通过扇闻法辨别水与洗发水的气味,总结水无气味的特征;③观察不同容器中水的形状不同,理解水会流动的特征。 学生已通过前面4课初步掌握观察方法,本课以生活常见液体为观察对象,进一步聚焦“多感官协同观察”能力训练和对比实验法,为后续《哪个流动得快》《它们去哪里了》等课奠定基础。 教学需重点把握三对关系:①感官体验与科学表述的衔接(如“没颜色”→“无色”);②水与其他液体的对比观察(凸显特性);③实验操作与安全规范的内化(如“扇闻法”)。本课承载科学思维启蒙价值,是培养“基于证据的结论表达”的关键节点。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经验 一年级学生对水有丰富的日常感知(如洗手、喝水),能模糊描述“透明”“能流动”等特征,但存在两大认知局限: 概念混淆:将“无色”等同于“白色”(误认为牛奶与清水同属“白色液体”),或将“无味”简单理解为“没有味道”(忽略水中可能的微量矿物质气味); 经验碎片化:虽感知过水的流动性(如倒水),但未建立“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的逻辑关联,更未系统对比水与其他物质的差异。 2.探究技能基础 观察能力:能关注显著特征(如颜色),但缺乏多角度观察意识; 操作能力:动手热情高,但精细动作不协调(如扇闻时力度过大导致液体晃动),实验记录依赖图画或贴纸而非文字; 合作能力:小组讨论易偏离主题,需通过角色分工引导有效协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兴趣倾向:对神话故事、游戏化任务兴趣浓厚,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高频互动维持参与; 科学态度:易受主观感受干扰,需强化“证据优先”意识; 社会责任感:初步知晓“保护水资源”,但多停留口号层面,需通过共情设计(如“污染让鱼类生病”)深化理解。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活动,知道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无固定形状等。 2.科学思维:能用“我用_____观察到了水的 特征”句式描述观察结果,初步比较水与其他液体的差异。 3.探究实践:运用看、闻、动手实验的方法对比观察和描述水的特征,记录并分享发现。 4.态度责任:在合作中养成倾听习惯,感知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愿意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感官和对比实验方法,准确认识水具有无色、无气味、会流动等特征。 难点:通过对水与牛奶的对比观察,能辨别水是无色的,区别透明与无色属性的不同,并根据水在各式容器中状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到水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PPT、简易天平 学生:学习单、4种液体(水、洗发水、食用油、白醋)、各种形状的容器(心形、星形、靴子形、圆柱形)。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3分钟 一、聚焦物体,情境驱动1.出示课题教师:自然界中有很多水。它与其他物体有很大的不同。水是生命的源泉,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情境创设教师:可是现在环境污染严重,生活在污水的小鱼们生病了,神话故事中,掌管水域的龙族精灵敖丙出现啦,为了救护这些鱼类,他开始四处寻找“水”解药,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展示自然环境中的水,隐含水是透明、会流动的,聚焦观察物体,渗透水的重要性。用神话IP角色构建情境,激趣导入。 22分钟 二、探索活动,任务联结1.科学探索小考验教师: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敖丙说要给你们提2个小问题,考验一下。敖丙提问:要寻找“水”解药,你知道水是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征呢?用学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