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基础知识应用-【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上海)含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读完《水浒传》,同学们对书中英雄的名字产生了兴趣。东东同学搜索到《水浒甲骨文》中的两幅图片。请依据作品甲的提示,完成对作品乙的诠释。 发现一:乙图中人的头,是“ ”字的甲骨文,属于“六书”中的 字; 发现二:乙图背上两个箭头,是“斤”字的甲骨文,“斤”指 ; 结论:因为 ,所以这是为 (人名)设计的甲骨文图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于是,同学们围绕春节文化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追溯春节历史】 2.小文想向同学介绍春节的起源,请帮助他将查找到的文字信息有序组合起来。以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 ②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③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 ④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3.春节的时间跨度从农历腊月底直至转年的正月十五,民间俗称“过年”。小明结合《经典常谈》中有关《说文解字》的内容,对“年”字进行探究。 《说文解字》中关于造字的条例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选自《经典常谈》) 甲骨文“年”,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二者合起来像人背着稻禾,表示丰收、收获。 结合引用文字和图示,甲骨文“年”字运用“ ”这一造字法;由“年”的字形,可推测人们在过年时祈福祝愿的内容是 。 【探寻春节习俗】 4.同学们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古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B.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戴复古《除夜》)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5.汤圆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传统美食,吃汤圆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同学们想要学习包汤圆的方法。请你依据图示,将说明包汤圆步骤的文字补充完整,给同学们的实践操作提供帮助。 包汤圆的步骤 包汤圆的步骤说明 ①首先,取一小块糯米粉面团,将它压扁: ② ; ③接着,将面皮向中心收拢,包裹住馅料,并收口; ④ 。 【传承春节文化】 6.探究活动临近尾声,你需要在活动结束时发言。请结合本次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阐述你的收获和思考,拟写一段60字左右的发言稿。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即将来临,文学社准备编辑一期春节专刊,请你完成任务。 7.下列不适合作为春节文化进行介绍的两项是( )( ) A.春节放假安排 B.春节习俗礼仪 C.春节南北美食 D.春节民间艺术 E.春节文娱活动 F.春节旅游须知 【栏目二:书中自有年味浓】 8.小语编辑写春节(含元宵节)的古诗句,下列可入选的两项是( )( )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E.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9.小文负责编辑有“年味儿”的名著,请你帮她完善“编者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