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8882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5课《无言之美》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30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5课,无言之美
  • cover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5课《无言之美》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diān。”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譬如( ) 狗吠( ) 桑树diān(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 。 (4)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 )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 )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_心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 ),不会有丝毫错误。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解释加点词。 尽致:_____ (4)在□处标注恰当的标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山峦起伏,珍木秀逸,好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色,这景色使人顿感心旷神怡。 B.经过挑选绒毛、染色、粘贴等工序,一团团五彩绒毛在他手中变为栩栩如生的小雀。 C.纸张薄如蝉翼,她只能轻描淡写地作画,生怕一不小心刺穿了这来之不易的“宝贝”。 D.这兄弟俩的性格,简直是大相径庭,一个温顺腼腆,另一个耿直刚烈。 4.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无言之美”“言不尽意”“风餐露宿”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C.“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句中加点部分是定语。 D.“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 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 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 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 6.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7.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 二、综合性学习 8.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