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9377

7.2 四川省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01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期中,下学,地理,七年级,学年,2024-2025
  • cover
《四川省》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四川省》。本节教材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系统介绍了四川省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城乡分布和地域文化。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地形、气候、水能资源、经济发展、交通、城乡分布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四川省的基本情况,培养地理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对中国的地理分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方面。此外,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通过学习四川省的自然环境,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认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 1. 综合分析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 比较四川省内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区域认知 1. 通过地图和图表,识别四川省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2. 了解四川省的城乡分布特点及其变化。 地理实践力 1. 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四川省的水能资源分布。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四川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 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及其优势。 3. 四川省的城乡分布特点及其变化。 难点 1. 分析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理解四川省的地域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 探究四川省内部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川省地形图、四川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四川文化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四川讲解视频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四川省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2)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大家对四川省有什么印象?” (3) 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简单点评。 (4) 教师板书课题:第二节 四川省。 (5)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展示四川省地形图 (1) 教师展示四川省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提问:“四川省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地形有哪些特点?” (3)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跨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4)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的位置。 (5) 介绍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的基本特征。 (6) 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主要河流的流向和汇入长江的地点。 1.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四川省的基本情况。 2. 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自己对四川省的印象。 3. 认真听讲,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4. 观察四川省地形图,回答教师的提问。 评价任务 1. 观看视频: 2. 回答提问: 3. 观察地图: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和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活动一:了解四川省的地形和气候 自主学习 (1) 教师发放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70-P72的内容。 (2) 提纲包括: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主要自然灾害等。 (3)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四川省的地形有哪些特点?” (4) 学生回答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