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9378

7.3 黄土高原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9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期中,下学,地理,七年级,学年,2024-2025
  • cover
《黄土高原》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同时,教材还介绍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此外,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 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理解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 综合思维 1.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2. 了解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探讨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区域认知 1. 通过阅读黄土高原景观图,说出本区文化习俗及地貌特征。 2. 分析黄土高原地形、气候特点对民俗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2. 设计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手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地貌类型。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难点 1.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 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3. 探讨黄土高原地形、气候特点对民俗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1) 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黄土高原的独特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展示了哪些黄土高原的景观?这些景观有何特点? (3)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 (4) 介绍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黄土高原。 (5) 板书课题:《黄土高原》。 (6)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引入问题 (1) 为什么黄土高原会被称为“黄土地”? (2) 黄土高原有哪些独特的地貌特征? (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 观看视频,初步感受黄土高原的风貌。 2. 回答老师的提问,分享自己对黄土高原的了解。 3. 记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4. 思考并记录老师提出的问题。 评价任务 1. 注意力集中: 2. 积极参与: 3. 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自主学习 出示地图 (1)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介绍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塬、墚、峁。 (3)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4) 提问: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有何特点? (5) 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 (6) 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 合作探究 (1) 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提问:黄土高原的气候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