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9393

7.6 台湾省 第2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01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台湾省,2课时,教学设计,格式,2024-2025,学年
  • cover
《台湾省》第2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探讨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与祖国大陆的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教材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展示了台湾省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通过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台湾省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初期的农业和工业原料出口,逐渐转向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两岸经济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经济地理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陌生。学生对“亚洲四小龙”这个概念可能有所耳闻,但对于台湾省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了解不多。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直观认识。此外,学生对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可能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时事新闻和案例分析,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特点,认识台湾省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 2. 分析台湾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理解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综合思维 1.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往来对双方经济的影响。 2. 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分析两岸经济融合的意义。 区域认知 1. 通过地图和数据,认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布局。 2. 了解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在交通、产业等方面的联系。 地理实践力 1. 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往来。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岸经济融合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台湾省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2. 台湾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3. 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往来及其影响。 难点 1. 分析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 2. 理解两岸经济融合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3. 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支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相关数据图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亚洲四小龙”吗? (2) 亚洲四小龙指的是哪四个地区? (3) 为什么这四个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4) 今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融合。 (5) 板书课题:《台湾省》第2课时 经济发展特点 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6) 展示“亚洲四小龙”地图,介绍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讲授新知 (1) 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强调其地狭人稠的特点。 (2) 通过数据图表,展示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历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经济腾飞。 (3) 解释台湾省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4) 介绍台湾省的主要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 (5)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1“台湾进出口货物”表,分析台湾省进出口货物的变化。 (6) 通过具体案例,如新竹科学园区,展示台湾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1. 回答老师的提问,了解“亚洲四小龙”概念。 2. 观看地图,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3. 记录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历程和主要产业。 4. 阅读教材,分析台湾省进出口货物的变化。 评价任务 1. 知识点掌握: 2. 数据分析: 3. 地图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台湾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