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第二学期模拟检测 初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2025.4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13分) 1.下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 2.商女不知亡国根恨, (《泊秦准》) 3.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周末城郊小公园,孩子们放风筝欢笑,老人们下棋拉琴品茶,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想起 《桃花源记》中的句子“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一10题(23分) 【甲】 北实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鹂。鹏之背,不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玉曰:“天子之剑何如?”庄子日:“天子之剑,以燕溪无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 脊,周宋为镡⑦,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襄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 :制以五行, 论以刑德⑤: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 运之无旁,上决心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说剑》) 【注释】①锷:剑刃。②镡:剑环,剑鼻。③夹:同“铗”,剑把,剑柄。④常山:恒山。 ⑤刑德:刑律和德教。⑥开:指开合变化。 ⑦决:同“抉”,割裂。 5.【甲】段选自《庄子》内篇中的《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下列句中的“绝”与“下绝地纪”中“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B.伯牙破琴绝弦(《伯牙鼓琴》)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D.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初三语文第1页共6 7.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的颜色? B.天色湛蓝,正是它的颜色吗? C.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 D.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8。下面对【甲】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怒而飞”的“怒”字写出鹏腾飞时力度之大。 B.“垂天之云”,兼用比喻和夸张,突出鹏翼之大。 C.两个“不知其几千里”,用写实手法突出鲲鹏形体之大。 D.“击”“抟”“九万里”等,极言鹏徙南冥时气势之恢宏。 9.【乙】段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对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B.多角度、多层面展现天子之剑,使天子之剑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C.强化语言的表达力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天子之剑的独一无二和非凡气势。 D.详细说明各地域与天子之剑各部位的对应关系,体现其很强的实用性。 10.【甲】段借鹏飞南冥的故事揭示 的道理,“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 远,请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 □;【乙】段庄子用大量的铺排,对天子之 剑的 、涵盖范围、运行规则以及 等进行说明,借说天子之剑表达他对天子治 理天下的看法。(8分) 二、现代文 (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4题(17分) 雀替:采上的精彩 ①在紫禁城古建筑中,人们常会注意到从柱顶向两侧伸出的横木,其上雕工精美,形 如一对翅膀。这就是雀替,在宋代又被称为“角替”,其作用是辅助拉结柱子及梁枋。 ②雀替的形制成熟较晚,虽于北魏期间已具雏形,但直至明代才被广为应用。早期的 雀替立面形状为四边形,宋末和金代的雀替在其下部出现了蝉肚造型,明代起雀替的外形 轮廓及建筑纹饰开始丰富化,并且在构图上得到不断的发展,有龙、凤、仙鹤、花鸟、花 篮、金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