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2835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085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了解词人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了解怀古词的鉴赏步骤;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体会词人洒脱不羁的人生理想与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 号 朝代、评价 词作风格 代表作 子瞻 东坡居士 铁冠道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 豪放派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知人论世 诗 词 散文 书法 绘画 文学理论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主要成就: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 序》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知人论世 乌台诗案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看背景 “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期间,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 他经常到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一词二赋”)。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解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词牌)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地点) 写景 抒怀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情感: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古迹有怀、古迹等字眼。 3、常见手法: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对比、用典、衬托。 怀古诗 任务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明确字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听范读,注意停顿、重音,感受朗读时的情感变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