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4229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03课列夫托尔斯泰(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7216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列夫,解析,学生,托尔斯泰,03课
    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第3课 列夫·托尔斯泰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探索其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重点) 2.揣摩精彩的语句,感受作者典雅优美的语言风格以及先抑后扬的写法。(重点) 3.结合助读资料,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感悟作者对传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难点) 基础感知 1.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传记《三作家》《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描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2.人物介绍 托尔斯泰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 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3.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他领会到托尔斯泰的出类拔萃,也领会到托尔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并将其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4.文章主旨 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5.重点字词 ①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②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③器宇:气概,风度。 ④禁锢:束缚,限制。 ⑤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发愁,指闷闷不乐。 ⑥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⑦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⑧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⑨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⑩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文中指目光锐利。 意趣盎然:洋溢着意味和兴趣。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足,值得。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思考提升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 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反对暴力革命,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