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9607

11.2《与妻书》课件(共4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545818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2,与妻书,课件,49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与妻书 林觉民 情语缱绻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一一 汤显祖 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钱钟书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来回答你,你准备要听了吗?———林徽因 把你的影子,加一点盐,腌起来,风干,等老的时候,下酒。———夏宇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全是你。———余光中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因为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总理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余光中 《绝色》 解题 与妻书 写给妻子的信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如何写信? 谁在写信? 为何写信? 文体知识 《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原文写在一方布帕上。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长子依新后夭折)献给人民政府,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书信 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书信即已产生,而绵延两千多年之后,中国又形成了独特的书信文化传统,亲情、友情、爱情正是通过家书、情书等等得以传递和保存。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从文家书》、傅雷的《傅雷家书》等等,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到国人的情感记忆之中。 书信格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此致敬礼”。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此致”二字之后不加标点,“敬礼”二字之后可加感叹号表示诚意。 ⑤署名和日期:另起一行,在右下方位置署名,日期写在名字下方。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 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谁在写信 少年不望万户侯 林觉民 关于作者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春回国,后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广州起义前三日,与妻诀别,在香港于手帕上写就《与妻书》,又作《禀父书》,一并托友人密致家人。作品有《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 《六国宪法论》。 婴儿被嗣 胸怀大志 天资聪慧 林觉民尚未学会说话,就过继给了叔父林孝颖。 叔父林孝颖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诗词文赋样样精通,以才闻名;嗣母温柔敦厚,是个端庄的贤妻良母。 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且少有大志,不屑于科举。13岁应父命参加科举童生考试,可他志不在求取功名,提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愤而离开考场。 15岁考入全闽大学堂(新式学堂),接触了民主革命思想与自由平等学说,大量阅读了当时的进步书刊,如《民报》《浙江潮》《猛回头》等。思想激进,致力于暴力推翻满清政府。 眼见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林觉民四处传播革命思想。在一次活动中,他声泪俱下的演讲了一篇名为《挽救垂危之中国》,大呼“中国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