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题为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本课包含三个子目: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本课选取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独立进程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简述二战结束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展现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通过介绍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形成挑战的原因,阐释建立国际新秩序和进行内部改革的必要性。本课有两条线索与本册教科书其他内容相联系:第一,本课亚非拉国家独立浪潮是前一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 12 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 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 16 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共同讲述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从建立到崩溃过程;第二,伴随冷战的发生和发展,国际格局逐渐从两极走向多极,新兴国家既受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又是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重要力量。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亚非拉等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初步认识了民族解放运动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历史人物。但对战后亚非拉诸国取得独立的原因、独立后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了解较少。本课所涉内容时间上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下至21世纪初期,空间上包含了亚、非、拉三大洲,时空跨度非常大,涉及国家众多,每个新兴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独立与发展道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复杂情境下的复杂问题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但不善于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历史知识储备有限。这些都增加了本课的学习难度。有鉴于此,本课教学应尽可能以视觉化的地图、表格来呈现教科书知识,在必要的地方填补相关史料,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确定 1.根据所给材料并结合教科书相关内容,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叙述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过程、独立后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水平1、2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指出殖民体系瓦解的必然性。分析新兴国家发展中遇到挑战的原因,概括新兴国家发展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水平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联系现实,论述保持改革进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水平2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过程;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挑战。 学习评价设计 1.准确地在表格中按时间顺序标注出世界殖民体系崩溃过程中的典型事件。 2.用历史学科语言描述亚、非、拉美国家独立的过程和发展的表现。 3.从材料中准确提取关键信息,用历史学科语言概括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影响。 4.利用教科书中材料准确概括新兴国家面临的挑战。 5.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述“挑战”的原因。论证建立国际新秩序和保持改革进取的必要性。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1 复述教科书132页“问题探究”中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关于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原因的论述,提出设问: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如艾德礼所说是殖民者自愿放弃的结果吗?为什么呢?学生活动1 回忆第13、16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活动,结合本课内容,对艾德礼的归因提出怀疑。活动意图说明:利用材料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殖民体系崩溃原因的思考,引导学生在下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搜集和解读史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环节二:第一目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