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 “趣味故事会(民间故事专场)”,依托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为学生搭建口语表达的平台。民间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情节生动、人物鲜明、富有寓意等特点 ,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旨在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故事,学会生动讲述,提升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故事充满热情,有一定口语基础和生活认知。在讲述民间故事时,他们可能存在情节把握不准、讲述平淡、缺乏感染力等问题。部分学生难以精准提炼故事精髓,语言组织和表达不够流畅。倾听习惯上,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评价不客观等情况,需要在教学中针对性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能挑选合适民间故事,深入理解内容,梳理情节脉络,准确把握故事关键要素。 思维能力:熟练运用声音、表情、动作等讲述技巧,生动演绎民间故事,凸显故事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审美鉴赏:专注倾听他人讲述,理解故事含义,从故事完整性、语言生动性、表现感染力等方面客观评价,提出合理建议。 文化自信:学会运用技巧来讲好民间故事,分享听民间故事的独特感受,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筛选经典民间故事,梳理清晰故事主要情节,完整准确讲述。 2. 掌握多种讲述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丰富的面部表情、恰当的肢体动作,使故事讲述绘声绘色,充分展现民间故事魅力。 3. 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习惯,能理解故事内容,从情节、语言、表现形式等多角度客观公正评价,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助力学生深入挖掘民间故事内涵,在讲述中巧妙融入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增强故事文化底蕴和独特性。 2. 克服紧张心理,在公开场合自信从容讲述,根据听众反应灵活调整讲述节奏、语气等,实现良好互动。 教法学法 1. 情境创设法:营造 “民间故事村”“民俗大舞台” 等逼真情境,让学生仿若置身民间故事世界,激发讲述欲望。 2. 示范引领法:教师亲自示范讲述经典民间故事,全方位展示讲述技巧,为学生提供直观学习范例。 3. 多元评价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方式,及时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改进提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播放一段热闹的民俗活动视频,视频里人们围坐一起讲述民间故事,舞龙舞狮等民俗元素穿插其中。播放结束,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你们知道大家在干什么吗?对,他们在分享民间故事。你们都听过哪些民间故事呀?”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熟知的民间故事。 2. 顺势引出:“今天,我们也要举办一场民间故事专场的趣味故事会,一起走进民间故事的奇妙世界,看看谁能把故事讲得最精彩!” 板书课题 “趣味故事会(民间故事专场)”。 (二)交际内容 1. 在大屏幕展示经典民间故事题目,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邀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故事梗概。 2. 组织小组讨论:“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讲哪个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有哪些有趣的情节?” 给予5 - 8分钟讨论时间,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引导启发,如提问 “这个故事里有没有体现当地风俗的地方呢”。 3. 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鼓励补充提问,如 “你觉得这个故事还能从哪个角度讲得更精彩”。 (三)交际指导 1. 讲述技巧特训: 语音语调魔法:教师示范讲述《神笔马良》片段,用不同语调表现马良的善良、大官的贪婪。让学生模仿练习,感受语调变化对角色塑造的作用,如用坚定语气表现马良为穷人画画的决心。 表情动作秘籍:展示民间故事讲述中的表情动作图片,如惊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