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6400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科学知识点清单(提纲)

日期:2025-04-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6次 大小:35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科学,华师大,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清单
  • cover
知识点清单 一、声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物质中都能传播。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2、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3、声音在不同的传声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平时我们对离得远的人喊话时,常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自己的嘴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能量)集中朝一个方向传播。 5、人们把(令人厌烦、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把学习、工作和休息中那些(令人愉快、优美动听)的声音成为乐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防止噪声入耳)。 7、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8、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观察到蜡烛摇曳。这是因为(扬声器上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 9、声音的基本特征包括(响度、音调、音色)。 10、声音的大小称为响度。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 11、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征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响度)很小。 12、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的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鼓面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13、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用符号(Hz)表示。频率反应声音的高低。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在水平方向越密集,表示声音的频率(越高)。 14、人耳感觉不到的声波有(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1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350Hz),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 16、次声波不容易被大气、水和地层物质吸引,因此传播的距离(远),穿透性(强)。 17、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音调),“高”是指(响度)。 18、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振动),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19、将系在细绳上的兵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兵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21、二胡发出的动听的声音是(琴弦)在振动,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空气)在振动。 22、要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物体)在振动,二是必须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二、光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3、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虽然美化了城市,但是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 6、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仅会发生(反射)现象,还会发生(折射)现象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