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8344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388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1,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谏太宗十思疏 [基础演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谗邪(chán)    谄媚(xiàn) 殷忧(yīn) 浚其泉源(jùn) B.壅蔽(yōng) 佣金(yōng) 谬赏(miù) 未雨绸缪(móu) C.黜恶(chù) 拙笔(zhuō) 谥号(yì) 溢美之词(yì) D.木之长(zhǎng) 长者(zhǎng) 慎重(shèn) 瞋目而视(chēn) 解析:A项,“谄”读chǎn。B项,“佣”读yòng。C项,“谥”读shì。 答案:D 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俊,永保无疆之休。 B.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绌恶。 D.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解析:A项,“俊”应为“峻”。B项,“复”应为“覆”。C项,“绌”应为“黜”。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解析:B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其余各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解析:B项,均为连词,来。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答案:B 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10分)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        ,        。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答案:(1)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6.结合下列句子,简要说说“讽”“谏”“谤”“讥”“说”的词义差别。(5分) ①讽:“常以谈笑讽谏”(《史记·滑稽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谏:《谏逐客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厉王弭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④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称郑伯,讥失教也”(《左传·隐公元年》) ⑤说:《触龙说赵太后》、“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史记·淮阴侯列传》) 答:                                                                                                               答案:①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在古代汉语中,“讽”大都不含贬义。 ②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 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诽谤,恶意攻击别人。 ④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则是微言讽刺。 ⑤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