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作家 作品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 鲁迅曾评价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会认字 会写 字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多音字 形近 字 词语 积累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清脆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唯恐 丑恶 证实 蟋蟀 dā(答应) dá(回答) 答 zhē(蜇人) zhé(海蜇) 蜇 续表 脆(cuì):清脆 跪(guì):跪倒 拦(lán):拦住 栏(lán):栏杆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词语 辨析 近义词:洪亮———嘹亮 神秘———诡秘 保护———维护 丑恶———丑陋 反义词:单调———丰富 自动———被动 答———拒绝 恐怖———轻松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词语 辨析 相似词释义:呈现———显出;露出。强调的是显示出来的那种状态,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比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 例句 一场暴风雨过后,大海又呈现出 了碧蓝的颜色。 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来。 强调的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 例句 太阳西沉,天空中出现了粉红的绸缎———晚霞。 词语归类:ABAC 式词语:摆来摆去 冷言冷语 相亲相爱 土生土长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佳句品味 1.“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解读 这句话对“我”的语言和动作进行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我”对父亲的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2.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解读 这是父亲对“我”的疑问作出的回答。父亲这样说,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表,二是因为对小孩子无法讲清楚这精密东西的构造和原理。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佳句品味 3.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解读 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我”吓了一跳,是因为在“我”的心里,表的内部世界如此美丽,而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蝎子放到表里。可是“我”还是感到愉快和满足,因为“我”认为这证实了“我”的猜测。 孩子的世界无比单纯,“我”的想法真是有趣极了。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佳句品味 4.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解读 “我”小时候自认为发现真理后便四处炫耀,唯恐别人不知道,表现了“我”的天真。慢慢地长大了,变成熟了,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也就不说了。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从“我”儿时的生活环境和对于声音的认识写起,引出“我”的疑问: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 第二部分(3~9):写了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有个生物被关在父亲的表里。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10~19):父亲打开怀表让“我”看,但不许“我”动,怀表中摆动的机件和父亲的解说让“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最后“我”用想象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疑问:也许这个蝎子与众不同,声音好听。 第四部分(20~21):写儿时的“我”见人就说父亲表里有个小蝎子,慢慢长大后才对此有了正确的认识。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中心主旨 本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续表 第 16 课 表里的生物 重点 难点 结合课文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