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8781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复习课件(共1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3070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六年级,语文,统编,PPT,15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家 作品 李星华,李大钊的女儿。主要作品有《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会认字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会写字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多音字 nàn(被难) nán(难过) 难 dāi(待会儿) dài(等待) 待 续表 biàn(便衣) pián(便宜) 便 qiǎng(勉强) qiáng(坚强) jiàng(倔强) 强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形近字 词语 积累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续表 稚(zhì):幼稚 推(tuī):推理 避(bì):避免 僻(pì):僻静 峻(jùn):严峻 俊(jùn):英俊 刑(xíng):苦刑 形(xíng):形状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词语 辨析 近义词:被难———蒙难 幼稚———天真 暂时———暂且 会意———领会 反义词:幼稚———成熟 含糊———清楚 粗暴———温和 沉———慌张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词语 辨析 相似词释义:慈祥———形容人的态度、神色和悦慈善。含有对长者尊敬和热爱的意味。 例句 奶奶那慈祥的面容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怜爱。一般指人的心地,也指神色,只用于长者对晚辈的仁慈喜爱。 例句 我在台上表演时,妈妈一直用慈爱的眼神注视着我。 仁慈———仁爱慈善。指对人同情、爱护、和善等的思想感情,可用于任何人。 例句 外祖母对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词语 辨析 词语搭配:(幼稚可笑)的问题 局势(严峻) 工作(紧张) 态度(严峻) (平静而慈祥)的脸 (含糊)地回答 (剧烈)地跳动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佳句品味 1.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解读 “含糊地回答”与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也反映出当时形势的严峻。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佳句品味 2.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解读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然受到了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佳句品味 3.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解读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泰然自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着亲人,想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我”永远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部分(2~7):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写了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第三部分(8~18):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写了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第四部分(19~29):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 续表 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章结构 第五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