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0031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期中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3544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期中,现代
  • cover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期中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邓稼先》) 材料二: ①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②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③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到了那天崩地裂般威猛的轰鸣,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作为效应物的坚固建筑着火了,坍塌了,炮艇被冲走,列车被推翻,斗石遍地,蘑菇红云不断爆裂,隆隆升腾,如同怒耸而起的巨人,投影30公里。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 ④作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将记载史册。 (节选自《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有删改) 1.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先生。 B.材料一引用古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C.材料一画线的三处句子,表现了作者杨振宁对老朋友邓稼先工作过程的好奇。 D.材料二重点介绍邓稼先对研制原子弹的巨大贡献,表现他默默奉献的崇高品格。 2.请从这学期所学的课文中,选择像邓稼先这样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仿照下面的例子填写表格。 文章题目 人物 特点 《邓稼先》 邓稼先 贡献卓越、忠厚平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材料一第⑤段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材料二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材料一: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