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创新情境卷 (时间:90分钟 备满分:100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好少年,我们有责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并传承其中的精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知传统,习文化】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了解、学习传统文化。(35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 。”①dù mù的《 》一诗是传统节日最生动而集中的体现。作为中国人②zhì huì 的结晶———(赵 赴)县那座由③ shí jiàng李春④shè jì 并参与建造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世界建桥(厉 历)史上的(闯创)举。蔡伦吸收前人积累的⑤jīng yàn 改进了造纸术,所造的纸不但便宜好用,而且便于⑥bǎo cún。造纸术传到朝鲜半岛、欧(州 洲)等地,影响了全世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他诸如“雅人四好”“中医四诊”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石拱桥(gǒng) B.积累(lěi) C.便宜(pián) D.朝鲜(xiān)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词语。(6分) ①② ③④ ⑤⑥ 3.语段中,括号里的字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赴 历 创 洲 B.赵 厉 创 洲 C.赵 历 创 洲 D.赵 历 创 州 4.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语段中“世界闻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经传 B.名扬四海 C.声名远扬 D.名扬中外 5.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诗句和题目,正确的是( )(2分) A.路上行人欲断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路上行人欲断魂 元日 C.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都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一项是( )(2分) ①火药 ②中医 ③故宫 ④圣诞节 ⑤《清明上河图》 ⑥汉堡 ⑦活字印刷 ⑧水墨画 A.①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④⑤⑦⑧ 7.下列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清明/时节雨/纷纷 D.清明时/节/雨纷纷 8.请选择恰当的传统节日填在下列括号中。(3分)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4分) 古 诗 节 日 习俗(其中一个) 反映这个习俗的诗句 《元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我知道,语段中的“雅人四好”指的是 、 、 、 ;“中医四诊”指的是 、 、 、 。 二、【读文字,传承传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传承中华优良传统。(35分) (一)端 午①(7分)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②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③。 堪笑⑥楚江⑤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②自:自从。③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 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 相传端午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④堪笑:可笑。⑤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1.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 而设立的,我是从“ , ”这两句诗看出来的。 (3分) 2.“不能洗得直臣冤”,“直臣”的意思是( )(2分) A.直白的臣子 B.身体挺直的臣子 C.正直之臣 3.根据古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 B.这首诗记载的是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情况。 C.“堪笑楚江空渺渺”讲述了浩渺的楚江水也难以洗去屈原的冤屈。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君奸臣的痛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材料一】郑州剪纸 民间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寓意。例如剪出喜鹊和梅花,就是“喜上眉梢”;剪出莲花和金鱼,就是“连年有余”;剪出灯笼和麦穗,就是“五谷丰登”……老虎象征威武,龙象征奋飞,羊象征吉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