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 一、单元主题 二、单元目标与内容 三、单元知识框架 四、单元内容情境设计 五、教学反思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为“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核心主题:本章在课程标准体系中属于“认识世界”里的“认识地区”和“认识国家”部分,与“认识大洲”一起,从三个不同的地理尺度来选取案例进行学习。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此部分学习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这四个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要强调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逐步形成区域认知的思维逻辑和学科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突出地理学科的因地制宜发展、人地协调观等育人价值。本部分内容在继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和第八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在第十章“西半球的国家”和第十一章“极地地区”之前,是将地理视角从亚洲向东半球其他重要地区扩展的重要章节,也为下一章将视角转向西半球作铺垫,能使学生建立起对东西半球各地区的认识,培养全球视野。本章可以巩固已学的大洲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区域认知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同时,要调动世界地理总论的相关知识,将世界的海陆、候等相关知识应用到本章内容中来。通过案例式学习,提高学生描述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探究人地关系的方法,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二、目标与内容 2.1 大单元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八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了关于不同地区或国家区域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事物和现象,简要分析这些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区域地理背景,理解世界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区域联系。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存在片面性,对于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本章教学中对诸多问题的探讨,如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西亚石油资源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及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联系等,需要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性思维,这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 2.2大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地理位置东半球地区和国家及其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及西亚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对经济的影响 (3)欧洲西部蓄牧业发达及旅游业的原因及地形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4)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5)澳大利亚有哪些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环境保护方面经验。 2.3 核心素养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西亚、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掌握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归纳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形成区域认知的基本素养。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西亚、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构建人地协调观,形成区域整体认知。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西亚的石油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对世界的重要意义,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4)通过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说明该区域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5)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的概况,正确理解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6)通过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面的案例,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 (7)通过澳大利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例,探究其经验和教训,逐步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