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模拟考试 生物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生物大分子一般是指生物体内的分子量大于10KD(千道尔顿)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还可相互结合以复合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大分子是由相应的单体构成,均含有元素C、H、O、N B. 淀粉、纤维素等多糖性质不同的原因之一是单体的种类不同 C. 某胶原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组成该蛋白的所有氨基酸 D.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存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大分子,原核生物中不存在 2.肾小管近端小管前半段,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在吸收Na+的同时,会运进葡萄糖和排出H+。进入细胞内的Na+,被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泵出至细胞间隙后再进入血液。细胞内的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运出,再回到血液中,其吸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丢失水分且血钠含量较低时,醛固酮的分泌增加,小管液中的pH会升高 B.钠钾泵既能为ATP的水解提供活化能,又能主动运输Na+、K+ C.Na+与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后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D.图中葡萄糖进入肾小管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且相应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3.P 蛋白由核内P基因编码,经翻译后转移并定位于叶绿体中,参与捕光复合体Ⅱ的损伤修复。M蛋白可降低P蛋白的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从而削弱P蛋白对捕光复合体Ⅱ的修复功能,进而降低叶绿体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导致棉花的抗病性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P蛋白的翻译受到抑制,则可能会导致棉花的抗病性下降 B.M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叶绿体产生活性氧的能力相对较高 C.捕光复合体Ⅱ损伤后,光反应为C3还原提供的NADPH、ATP会减少 D.P蛋白的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不利于P 蛋白对捕光复合体Ⅱ的修复 4. 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的部分过程(粗线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其上的基因)。不考虑突变,其中的初级精母细胞可以表示为图2中的 A. ①或② B. ①或②或③ C. ①或②或④ D. ①或②或③或④ 5.操纵子是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结构。下图为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其中lacZ、lacY、lacA为三种结构基因,在其上游有三个对结构基因起调控作用的核苷酸序列R、P、O,P序列中含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会抑制RNA聚合酶与P序列的结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序列的表达产物与O序列结合会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B.①和②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该模型中的三种结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P序列中有能与RNA聚合酶结合的起始密码子 6.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和蛋白质均由DNA编码 B.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起始转录、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 C.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的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D.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tRNA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7. 借助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遗传病基因诊断的一般流程为:制作能与目的基因特异性结合的DNA探针→DNA分子杂交实验→结果分析。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图谱,若要借助DNA分子杂交技术进一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只要设计哪种探针对哪一成员进行检测即可达到目的? A. 与正常基因结合的DNA探针、Ⅰ-1 B. 与致病基因结合的DNA探针、Ⅰ-1 C. 与正常基因结合的DNA探针、Ⅰ-2或Ⅱ-3 D. 与致病基因结合的DNA探针、Ⅰ-2或Ⅱ-3 8.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