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三 作文 专题10 习作专项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梳理中考出现的新题型、新考法试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的优秀中考题、模拟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课标要求 考点 考向 1. 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 养成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一般应用文等常见文体及文学体裁。 3. 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 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面整洁和书写规范要求。 全命题作文 全命题记叙文 全命题议论文 半命题作文 补充题目后写作 话题作文 多则话题选择后作文 材料类作文 分析材料写作 考点一 全命题作文 考向一 记叙文 1.(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大国工匠”李万君,焊工出身,是吉林省第一个获得教授级荣誉的工人。有记者采访他,他的回答耐人寻味:“我第一次看到焊花,就感觉像过年放烟花一样有意思。这一焊,没想到就焊了这么多年,还焊出一个教授来。” 题目:从“有意思”出发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5)书写工整认真。 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任务:以“天呐,原来这么有意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有体验与思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作文题目 旧有旧的味道,新有新的魅力。生活中,那些旧建筑、旧物件、旧故事……,常会给我们呈现新面貌、新形态,带来新体验、新认知,催生新发展、新思考。 请以“那么旧,那样新”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考向二 议论文 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任务:以“助人者,天助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有体验与思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解题技巧 1) 审题: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把握题目给出的信息,包括写作范围、写作限制等。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细节,这些往往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2) 立意:立意是指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在审题的基础上,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选取自己熟悉且有深度的主题进行阐述。立意要积极向上,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选材:选材是指选取合适的素材来支撑和证明主题。在选材时,要围绕主题进行筛选,选取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素材。同时,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使用虚假或未经证实的材料。 4) 构思:构思是指对文章的整体布局和谋篇进行规划设计。在构思时,要考虑文章的结构、段落、开头结尾等因素,合理安排文章层次和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表达方式来表现主题。 5) 写作:写作是命题作文的最后一步,需要将前面的准备工作付诸实践。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在完成初稿后,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不断完善文章质量。 考点二 半命题作文 考向一 补充题目后作文 5. (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按要求作文 都市,城镇,乡村,都是我们生活的“城”。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成”功的故事,“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