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799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52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了解文化常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2.能抓住文章线索,梳理文章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提高归纳判断能力,训练逻辑思维。3.能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比较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并形成自己的评价,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家国情怀。4.能联系古代战争论合作探究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5.能通过课内外叙事文本对比阅读,学习文章简洁精炼、详略得当的写作艺术,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评价任务】1.预习检测,能正确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指向目标1)2.阅读资料链接,了解“长勺之战”及《左传》相关背景知识,积累文化常识。(第一课时,指向目标1)3.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填写文言积累卡。(第一课时,指向目标1)4.抓住关键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第一课时,指向目标2)5.抓住关键语句,分角色朗读比较,辩证分析人物形象。(第二课时,指向目标3)6.小组合作,探究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第二课时,指向目标4)7.对比阅读“长勺之战”和“逼阳之战”,比较其叙事差异。(第二课时,指向目标5)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共2课时) [导入]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失败了的英雄项羽的最后的人生悲歌,项羽拥兵40万之众,却被仅有10万兵马的刘邦挫败,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战例吗?1.学生畅所欲言。预设: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长勺之战……2.师: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更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战场,分析一下长勺之战中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出处)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指向目标1)你认识它们吗?(ppt展示字音挖空,检测预习情况)曹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 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2.朗读课文(1)学生活动:①自由散读,读准字音。 ②齐读课文(2)教师活动:及时指出学生朗读时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拨指导。如①朗读停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②朗读语气: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疑问语气)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否定语气)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肯定语气)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解释的语气,语速缓慢)二、了解“长勺之战”及《左传》相关背景知识,积累文化常识(指向目标__2__)1.师:“十年春,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为什么要“伐我”呢?(补充介绍长勺之战背景)长勺之战背景: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 684 ),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