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鱼 我 所 欲 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舍 生 取 义 正义 道义 情义 信义 侠义 义正言辞 义薄云天 义愤填膺 大义灭亲 取义成仁 背信弃义 不仁不义 薄情寡义 用义组词,能想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 名人名言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关于孟子 基本信息: 姓名:孟子 时代:战国时期 地位: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主要著作: 《孟子》 思想主张: 仁政:主张君主应实行仁政,关心民生,以德治国。 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义利观:强调“舍生取义”,认为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 教育观念: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教育。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名言警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是自古以来排第一位的帝王师,这个人是真正给帝王当老师的人。 ———樊登解读《得民心者得天下:王蒙说<孟子>》 读准字音 死亦我所恶( ) 一箪( )食 一豆羹( ) 蹴( )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乡( )为身死而不受 wù dān gēng cù yú xiàng 自主翻译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能愿动词,喜爱。 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 生命 大义 舍弃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翻译全文 选取 【译文】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做,干 苟且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 动词,超过、胜过 厌恶 故:因此,所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假使。 那么 做,干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以做呢? 没有 保全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于这个原因 因此,所以 【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不只是 这种心 不丧失 【译文】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 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 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丧失它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 给 踩踏 【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