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9252

【教学评一体化】第五单元 观世间万物,悟人生哲思-【大单元教学课件】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49194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教学课件,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观世间万物 悟人生哲思 ———新修订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 学习目标 1.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思和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把握作品所状之物、所绘之景的特点和作品抒发的情志,理解其间的关联,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辨析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了解语言简明对于表达的作用;借鉴课文的写法,运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核心任务 学校文学社开设“心灵之约,感悟自然”专栏,向全校发起“我与自然的故事”征文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从名家笔下找寻灵感,从景物中探求内涵。请同学们用所学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谈谈你在山川溪泉、花草树木间发现的人生道理。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学习任务,能做好学习规划。 2.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了解其文体特征。 3.学会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导语,明任务 任务二:给支架,学方法 任务三:读课文,谈感受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文学的世界里,一些看似普通的花草虫鱼常常成为作家笔下寄托情思的载体,它们承载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五单元,开启一场探寻自然与心灵交融的文学之旅。 任务一 读导语,明任务 学生自读单元导语,勾画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让我们在山川林莽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获得人生的启迪。 学习本单元,要透过作品所状之物、所绘之景理解作者寄托的情怀,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要注意把握景或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以此抒发情志的。建议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多角度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任务二 给支架,学方法 托物言志是借助富有某种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的散文。 “托物言志”中的“物”是作者借助那些与现实密切相符的事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将其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对这个思想情感“载体”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寄托自己的情志。 任务二 给支架,学方法 阅读方法: 1.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外形特征。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首先要找到文中的所托之物。文章标题一般会提示象征物;标题中没有提示的,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定会对象征物作具体的描写。找准了所托之物,需要认真研读其外形特征。 任务二 给支架,学方法 阅读方法: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要善于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因为作者具体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实际上是要突出它的某种内在品质,以此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哲理的认识。 任务二 给支架,学方法 阅读方法: 3.整体把握全文,揭示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散文中,作者对所托之“物”进行具体描绘,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要赞美它,而是以它为载体,表达自己特定的情感、志趣,而这种情感、志趣往往是隐含的。阅读时,需要着眼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图,准确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揭示托物所言之志。 任务二 给支架,学方法 阅读方法: 4.把握内容类别,辨识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类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是托物喻人;通过描写客观物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托物抒情;由具有某种特性的具体之“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